【译文】
卫子夫被立为皇后,以及揭发燕王刘定国的阴谋,都有主父偃的功劳,朝里的大臣们都怕他那张嘴,贿赂和赠送给他的钱,累计千金之多。有人劝主父偃:“你太横行了。”主父偃说:“我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游学,闯荡了四十多年,不能如愿,以至双亲不把我当儿子看,兄弟们没人收留我,宾客一个个都抛弃了我,困顿得太久了。况且大丈夫活着,如果不能富贵尊荣列五鼎而食,宁愿受五鼎烹煮的刑罚而死。我已经到了日暮途远的时候了,所以要倒行逆施、急暴行事。”
元朔二年,主父偃向武帝告发齐王刘次昌淫乱骄佚、行为邪僻,武帝任命他为齐相。主父偃一到齐国,就把他的兄弟、宾客们全部召集起来,拿出五百金分散下去,数落他们道:“当初我穷困的时候,兄弟不给我衣食,宾客不让我进门;如今我做了齐相,诸君中有人到千里之外去迎接我。我与诸君绝交了,请不要再进我主父偃的家门!”之后他就派人把齐王与姐姐通奸的事向齐王吹风报警。齐王以为终究不能逃脱罪责,害怕像燕王那样被判处死罪,就自杀了。主持此事的官员把这件事报告给武帝。主父偃还是平民的时候,曾经游历过燕地和赵地,等他做了高官后,就揭发了燕王的阴私。赵王害怕他成为赵国的祸患,想要上书武帝揭发主父偃的罪行,因为主父偃在朝中,不敢轻举妄动。到主父偃当了齐相,走出函谷关,赵王就派人上书,说齐相受诸侯的贿赂,诸侯中有很多子弟因此被封侯。武帝开始还不在意。到齐王自杀,武帝大怒,认为一定是主父偃逼着齐王自杀的,把他交给官吏审问。主父偃承认接受过贿赂,但并没有逼着齐王自杀。武帝不想杀主父偃,但是御史大夫公孙弘说:“齐王自杀,没有后代,封国被废除变成了郡,归入朝廷,主父偃是这事的罪魁祸首,陛下不杀主父偃,没法向天下人交待。”武帝只得灭了主父偃的族。
主父偃显贵时,亲附他的宾客数以千计,等到满门抄斩了,竟然没人收尸,唯独洨县人孔车前来埋葬了他。
【小识】
看了主父偃“过山车”一样剧烈起伏的人生,不由想起一位作家的话,“奴才一旦成了主子,那是比主子更主子的。”还有句老百姓的口头禅,“虫中最毒蝎子尾,世上最狠小人心。”
刚到齐国,主父偃那副睚眦必报的丑恶嘴脸就暴露无遗,五百金一扔,便宣告“与诸君绝矣”。兄弟与宾客们为何状,书中没写,换作我,连死的心都有了。
齐王是不是“内淫佚行僻”,或可两说,但主父偃告发并去查案,完全是私心所致。他本想把女儿嫁到齐王后宫,以巴结这位实力颇强的诸侯,没想到齐王不予理睬。“日暮途远”的主父偃岂能容忍?于是开始了疯狂的报复。
公正地说,主父偃是个小人,也是个能人,他为汉武帝所献之策,很符合武帝拓疆扩土的雄心,所以在一年之内连升四级。特别是“推恩令”一出,对日渐膨胀的诸侯势力,无疑是釜底抽薪,对增强皇权也算功不可没。但他的老谋深算,都是为一己之利。
一个人,聪明也罢愚蠢也罢,强悍也好懦弱也好,内心的仇恨埋得太深,压得太久,一旦爆发,对社会的伤害是毁灭性的,自己也断断摆脱不了尸骨无存的下场。如同当今极端宗教组织的人肉炸弹一样。司马迁叹息:“主父偃当路,诸公皆誉之,及名败身诛,士争言其恶。悲夫!”
从飞扬跋扈到终被灭族,主父偃总算实现了自己“且丈夫生不五鼎食,死即五鼎烹耳”的人生理想。(玄承东)
龙眼肉:为纵向破裂的不规则薄片,常数片粘结。气微香,味甜。补益心脾,养血安神。用于气血不足、心悸怔忡、健忘失眠、血虚萎黄。主产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